體視顯微鏡又稱“立體顯微鏡”或“解剖鏡”,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的儀器,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學、醫學、農林、工業及海洋生物各部門。那么體視(shi)顯(xian)微鏡的發展歷史是怎么(me)樣的呢?下面由小編(bian)給大家簡(jian)單介紹下
首(shou)臺體視顯(xian)微鏡(jing)是(shi)由Cherubin于1671年制造的(de),不過并不是(shi)真(zhen)正(zheng)意義上(shang)的(de)體視顯(xian)微鏡(jing),因(yin)為(wei)需要附件透鏡(jing)才能得到(dao)正(zheng)立的(de)像。19世界中(zhong)期,倫(lun)敦的(de)Francisdiyi制作出了真(zhen)正(zheng)的(de)體視顯(xian)微鏡(jing)。幾年后,John制造了與(yu)Francis相似的(de)顯(xian)微鏡(jing)。
早在19世紀80年代,美國儀器設計師Horatio發明了新的光路,成為現代體視顯(xian)微鏡(jing)的前身(shen)。Greenough并(bing)說服了CarlZeiss公司生產體視(shi)顯微鏡。
20世紀上半(ban)葉,體視顯微鏡(也稱解剖(pou)鏡)的設計(ji)非常像傳統(tong)的復式顯微鏡。沉重,主要由(you)黃銅制作,利用(yong)棱鏡形成正立的像。
**現代化體視顯微鏡由美國光(guang)學公司于1957年生產(chan)。稱(cheng)為Cycloptic。鋁制(zhi)機(ji)身,工作(zuo)距離連續可(ke)調,中間變倍(bei),物鏡放(fang)大倍(bei)數從0.7x-2.5x個(ge)級(ji)別。并且有(you)多種(zhong)附件(jian),包括機(ji)身、鏡臂、照明(ming)。遵循了20世紀50年代的(de)灰色(se)設計。后(hou)來Cycloptic這些(xie)特(te)征被(bei)稱(cheng)為CMO。
1959年Bausch制造了另一款體視顯微鏡,它的優(you)勢(shi)為:連續調焦(jiao)變倍、放大(da)倍數連續可調。稱(cheng)為Stereozoom。這是一款沒有利用棱鏡就能(neng)成正立(li)像的體視(shi)顯微(wei)鏡。與Cycloptic在大(da)小、形狀(zhuang)上相(xiang)似(si)(si),相(xiang)似(si)(si)的工作距離,相(xiang)似(si)(si)的放大(da)倍數0.7x-3x。在成本上更節(jie)約,并且比較輕
20世紀60年代,Nikon、Olympus、Unitron和其他日(ri)本廠家(jia)開始生產連續變倍體(ti)視顯微(wei)鏡。日(ri)本、美國和歐(ou)洲的(de)顯微(wei)鏡廠家(jia)不斷(duan)發展和改進體(ti)視顯微(wei)鏡,后(hou)來結合了高速計算機,能夠精確(que)控制(zhi)變倍,處理復雜的(de)難題,并且使(shi)用高度(du)光學校正的(de)元(yuan)件。
現代的體視顯(xian)微(wei)鏡具有高數值孔徑的(de)物鏡,高眼點的(de)目鏡,更符合人機工程學設(she)計。
上(shang)面就是(shi)小編介紹的(de)關于體(ti)視顯微(wei)(wei)鏡的(de)發展史。微(wei)(wei)儀光(guang)電是(shi)一(yi)家(jia)(jia)集顯微(wei)(wei)鏡、顯微(wei)(wei)鏡自動化(hua)、顯微(wei)(wei)專用攝像系統(tong)及圖像分析(xi)系統(tong)的(de)研發、生(sheng)產及銷(xiao)售為(wei)一(yi)體(ti)的(de)多(duo)元(yuan)化(hua)高科技企(qi)業。更多(duo)問題歡(huan)迎大家(jia)(jia)咨詢小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