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熒光顯微(wei)鏡(jing)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工作原理。
熒光顯微鏡:熒光顯微鏡是以紫外線為光源,樣品自身發光或者經過熒光染料或熒光抗體染色處理之后,照射被檢物體,受紫外激發產生熒光,探測器檢測,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的形狀及其所在位置。熒(ying)光(guang)顯微鏡用于研究細胞內物質的吸收、運輸、化學物質的分布及定位等。
激光共聚焦顯微鏡:全稱是激光掃描共聚焦熒光顯微鏡,是一種利用計算機、激光和圖像處理技術獲得生物樣品三維數據,以激光作為光源,逐點激發樣品內熒光,采用精密針孔濾波技術,有效抑制了非聚焦平面的雜散光,具有層析成像能力和很高的成像信噪比。在熒光(guang)顯微鏡的基礎上添加了激光掃描裝置,激光從發射器發出,在照明針孔分成三束,經過分光鏡反射,在物鏡處折射,聚焦于樣品的焦平面上,如果樣品中有被激光激發的熒光基團,就會產生熒光,按照激光進入的光路原路返回,返回的熒光在成像系統(一種可以把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傳感器)中再次聚焦成相。因為在兩個位置(樣品和成像系統(tong))聚(ju)焦,所以叫做共聚(ju)焦。
熒光顯(xian)微鏡(jing)和激光共聚焦(jiao)顯(xian)微鏡(jing)的區別。
熒(ying)光顯(xian)微鏡(jing)又叫(jiao)寬場熒(ying)光顯(xian)微鏡(jing),當成像(xiang)面(mian)(mian)較厚,焦面(mian)(mian)上(shang)方下方的(de)干擾信號(hao)都會被觀察(cha)到,影響(xiang)實驗結(jie)果,因此熒光顯微鏡只能觀察靜態的(de)亞細胞(bao)結構。
激光共聚(ju)焦顯微鏡(jing)是(shi)在傳統熒光顯微鏡(jing)成像的基礎上,附加了(le)激光掃描裝置和共軛聚焦(jiao)裝置,通過計(ji)算機控制來(lai)進行數字化圖像采(cai)集和處理的系統。可以觀察亞細胞層次的(de)一(yi)些生化變(bian)化,是(shi)目前先(xian)進的(de)分(fen)子細胞生物學的(de)分(fen)析儀器。
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比普通熒光顯微鏡獲得更高對比度、高分辨率圖像,同時具有高靈敏度,對檢測樣品無損傷、可靠和優良重復性。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具有更高的分辨率,實現多重熒光的同時可觀察并可形成清晰的三維圖像等優點,能比寬場看到的成像面更薄,更清晰,在較以往更短的采集時間內輕松實現超高分辨率更大觀察視野成像。